興趣與工作該不該結合的四大思考基石

當大家都在討論工作與興趣該不該結合時,有一個重點可能很容易被大家忽略:人的興趣很少是單一,而是多元且不相衝突的。

興趣不只一種,工作選擇何必單一?

上週與一位年輕朋友對話,發現他的訴求是極度想要進入一個產業,卻一直找不到敲門磚,因此有點無助、徬徨和自我懷疑。瀏覽了一下這位年輕朋友的履歷是位新鮮人,學校相當不錯,唸的科系也很有前景,也已經有實習經驗,卻覺得沒有興趣。他本想自學往程式專業發展,卻自認對程式的興趣可能不足以支撐他一路走下去,所以想往有興趣的產業從事其他的專業,比方企劃、行銷、社群經營方面發展。

看到這裡,我急了,並馬上開始要求對話,結束對話之後才發現已經花了兩個小時。

興趣與工作的結合,是祝福還是枷鎖?

興趣與工作結合到底是不是一件好事呢?這是非常多人談論的議題,在Google有超過十頁以上的相關內容,但是為什麼還是一直有人詢問呢?這從來不是一個容易回答的問題,一刀切的答案很容易找到相對應的支撐論點,但若真要幫助眼前的提問者,需要客製化地進行追根究底的詢問,才能依據問到的狀況做出判斷,再一步給出專屬於提問者的有效建議。

從興趣到職業:麵包師傅的現實挑戰

舉個例子來說,對做麵包有興趣,所以想去應徵麵包店學徒嗎?讓我們看看專業麵包師傅的說法。

麵包師傅真心話|興趣能變工作嗎?

從這個案例中,我們聽到做麵包雖然是興趣,但當這個興趣成為職業後,還有一大堆需要兼顧的問題與專業。

這個現象也常出現在高中職的職業分享座談會中。

「我要當直播主!我愛分享,而且分享就能賺大錢!」

「我要進遊戲公司!我每天都在打電動,精通各種遊戲!」

「我要當機師!我從小就喜歡飛行也看了好幾本和機師相關的書!」

嗯...有興趣當然是一件好事,任何專精與職涯的起點,有可能是從興趣開始萌芽,但對大多數人來說可能不是。

從許文龍的選擇,看興趣與職業的權衡

我們一定聽過很少數的朋友或前輩從小就立定志向,一路順風順水往目標前進,最終也抵達理想中的職涯樣態,但有更多朋友的生命旅程並非呈現這種樣態。

少數人可能是迫於長輩反對、生命中突然的轉折,更多人則可能忽視去拆解進入該職業需具備什麼知識、技能,並在拆解後,回過頭來看這些知識技能與自己的適配程度。

舉例來說,座落在台南的奇美美術館是由奇美集團所興建,創辦人許文龍先生一生熱愛提琴、釣魚,最愛演奏的曲目是「望春風」、「荒成之月」。但奇美其實是以壓克力起家,許文龍更有台灣壓克力教父之稱。既然對提琴有濃厚興趣並喜歡演奏,為何不投身相關產業呢?因為負擔不起。為了讓生活條件更好,奇美集團用「實業」發展成現在的樣子,並在行有餘力之後,蓋了奇美博物館,收藏連馬友友都要來借的名琴。

奇美博物館官網
奇美博物館官網

讓興趣成為工作永遠沒有一個放諸四海皆準的標準答案,當然也沒有特別的好或不好,重點是如何思考這個問題。

興趣變工作的四大關鍵思考點

  1. 是否能養活自己和未來可能出現的家人?
  2. 對於工作內容是否真的認真做過研究、已經充分了解且仍有興趣?
  3. 現實世界中的產業、職業跑道長度是否足以讓我們一路奔跑到退休?
  4. 是否探索過自己的所有的興趣?

釐清這四個基本的問題之後,再來思考自己要不要讓工作與興趣在「這個時間點」結合,或許可以幫助我們在做決定時更有底氣,也比較不會落入後悔的陷阱。


探索更多來自 宇宙人的職涯旅程 的內容

訂閱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探索更多來自 宇宙人的職涯旅程 的內容

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,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。

Continue readi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