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手主管別急著放開手!帶人成功的關鍵心法

*本篇同時轉載於商周:新人為何做沒多久就崩潰?越優秀主管越容易犯的錯:錯把放手當信任

有一位年輕優秀的朋友今年開始成為了帶人主管,卻馬上遇到了一個煩惱,他的一名下屬的工作態度有很明顯的改變,加班頻率變高、長度變長,從原本的稍微內向,變成極端內向、與人互動頻率逐漸下降、信件不太敢寄出,甚至連加班費也不敢申請了。

發生了什麼事呢?

在前一陣子的信件往返中,這位下屬出現了兩次錯誤。在第二次的錯誤裡,受到該單位最高主管的指責,並形容這次的狀況為「一次又一次的錯誤」。從此之後,工作態度開始變得不同。

這位朋友任職於一家由台灣起家的跨國公司,業務範圍廣泛,需與各國溝通。今年是他進入公司的第三年,也是第一次成為帶人主管。這位下屬則是在該公司實習一年,2025年3月剛轉正職,也就是到筆者接觸此個案時,僅僅過了26天。

在這家公司裡,實習生與正職人員的工作內容有很大的不同。實習生負責庶務,正職人員做各種正式、較為複雜的工作。信件的往返、會議的進行,實習生能看到也會參加,但無須處理。情境有點像是站在厚厚玻璃前,每天觀賞巨大水族館裡的各式魚類游來游去的小朋友。

新手主管認為這位下屬的本職學能很棒,之前交付的庶務總是無需讓人操心,細心程度每每獲得多人的讚賞。這位主管也很盡職,一開始就要求下屬在信件寄出前,先讓他檢查一次,確認沒問題後再寄出,一來確保正確性,二來藉由實作來進行必要的指導。這個動作做了多久呢?兩週,也就是十個工作日。十天之後,就放手讓部屬直接對外了。新手主管當然也會被同步到各項資訊,但並不再做事先檢查。

實習不是新人訓練

新人訓練通常分成兩種且同時存在:

  • 由人資部門發起的新人訓練:重點在於熟悉公司環境、部門、文化、照顧心理狀態,時間有的是兩個小時就結束,有的則是像大富翁一樣,設計成滿滿一整個月的探索地圖。
  • 由部門主管進行的新人訓練:部門主管根據職務需求,開始進行任務的指派,並藉此觀察新人心理與工作上的需求,提供必要的指示、協助與指導。

以上面的案例來說,實習並不是新人訓練。

原因有下面幾點:

  1. 實習時的工作內容與轉正職後的工作內容不一樣
    從原本擔任實習生時所要做的庶務工作,轉變到正式的行銷工作,兩者間有極大的落差。
  2. 工作內容的擁有權(ownership)不同
    擔任實習生時,雖然信件要看、會議要跟,但參與的角度是旁觀者,心態大可以輕鬆來做有時甚至事不關己。但正職的行銷人員就不一樣了,成敗都與自己的績效緊密相關、出了事會被追究責任。參閱:
  3. 參與組織運作的複雜度變高
    實習生在組織圖裡通常雖分散各地,但回報對象多半只有一人,有可能是某個職務正職人員的專屬實習生,也可能是某個部門的專屬實習生,但通常只對一位正職人員或主管負責。成為正職人員後,主管的主管、跨部門的同事和主管,所有的利害關係人全部成為了必要的交流對象,複雜程度瞬間升高。(延伸閱讀:老闆的老闆,和我有什麼關係?
  4. 期望值不同
    無論是公司或主管,對於實習生與正職人員的工作表現期待,很自然地不會放在相同的一個水平,如果不是這樣,正職人員領實習生的薪資水準就行了。

所以當實習生轉為正職人員之後,自然會產生許多新的挑戰,也有很大的機率開始出現撞牆期。而這個時候,HR所扮演的角色就遠不如直屬主管來得重要了。

所以新手主管要怎麼做才能讓自己好不容易有了人可管,還要避免新人下屬陣亡呢?

  1. 拉長手把手教學的期間
    無論新人的本職學能多麼優秀,十個工作日後就完全放手,時間真的太短了。在實習與正職工作內容不同的前提下,比較建議拉長到四週,也就是至少二十天,若以筆者自己的經驗來看,則需要六十天,也就是三個月。正職人員的工作重複性比庶務工作低太多,也就是更複雜,有可能有多項不同任務同時在進行,要應屆畢業生熟悉每一種任務做個一、兩次就能將失誤率降到幾乎為零,這真的太過於奢望。
  2. 認清每一個人都是單獨的個體且有意義的存在
    年輕的新手主管之所以成為帶人主管,通常是能力絕佳,也很容易將自己的學習速度、工作態度投射在下屬身上。而每一個個體都有其獨特性,這很容易在人生的其他面向察覺,比方育兒、交朋友、坐在飛機座位旁聊天的陌生人。不過放到職場上,因為任務的關係、時間的壓力、主管的指令,讓我們很容易忽視掉這一點,而出現「我都不用被教這麼久啊!」、「這個很簡單啊!」這樣的投射。新人很優秀,但優秀的面向有可能和主管有著些許的差異,引導新人做一些技能的轉化或補強,是新手主管需要背負的責任。
  3. 博取信任
    在很多案例裡,新手主管可能會認為,只要常常和新人下屬吃吃飯,建立私交,信任就可以從飯粒間的縫隙,逐漸成長茁壯,變成一顆「信任之樹」。不過,嘿!「信任之樹」只存在洛克人電玩遊戲中喔。在現實世界裡,職場上聚餐(不管多高級的餐廳)完全不是累積信任的集點卡,工作上的信任建立,只能用工作上的方法來解決。舉例來說,讓部屬知道有事主管扛,這就是最容易博取信任,也是最簡單的一個方法了。另外一個方式是「真誠地」關心。比方說,部屬說哪個地方不懂、哪一個節點卡住了,直接把椅子拉到部屬旁邊:「哪邊?我們一起看看。」

帶人這件事,其實無論是新手、資深主管,都是職涯裡一輩子的挑戰。有自我覺察能力的主管可能會煩惱:「我會不會太兇?」「我會不會太微觀管理(Micromanagement)?」。不具備自我覺察能力的主管則可能會有一堆抱怨:「就爛草莓啊!我們那個年代*&^%$#」、「現在的年輕人@#$%^&」。

帶領年輕部屬其實也可以是主管獲得工作成就感、再度建立工作動機的一項重要來源,因為這需要磨練主管的很多技巧,比方溝通、同理、應變,擋子彈,甚至還可以藉由與年輕部屬的互動,來更新主管的價值觀和視野。

雖然這種快樂不如業績、獎金、加薪、升遷帶來的成就感強烈,但對一位有人性的主管而言,邊工作邊助人,一次完成兩件事,怎麼能不快樂呢?


探索更多來自 宇宙人的職涯旅程 的內容

訂閱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探索更多來自 宇宙人的職涯旅程 的內容

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,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。

Continue readi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