宇宙人

宇宙人

我提供職涯諮詢服務。 美國企管碩士、台灣人資碩士。具多家本土及外商工作經驗,曾擔任多種職務,並於104擔任志工。商業、職涯類文章刊載於方格子、商周.com、Cheers快樂工作人。

拍桌也拍不出解方:情緒無法解決公司內部衝突

啪!會議室裡響起一聲驚天動地的敲桌聲,聲音在密閉空間中迴盪數秒,空氣瞬間凝結。

「跨國匯款本來就是這樣運作的,你現在還在質疑我是否刻意安排中轉銀行?!」來自新加坡的財務長怒吼。

「會出事一定是你有其他考量,我不好猜你的目的,但你這樣安排就是錯的!」台灣的財務人員表情扭曲地回應,情緒幾近失控。

這場火藥味十足的對話發生在一家跨國企業的財務會議中。而坐在兩人旁邊的,正是剛上任不久的台灣市場總負責人。他沒有立即介入,只是默默觀察雙方的用詞與情緒,內心早已開始思考:這場衝突該怎麼收拾?而這場拍桌風波的背後,隱藏的其實是一個更普遍的管理困境……

新手主管別急著放開手!帶人成功的關鍵心法

有一位年輕優秀的朋友今年開始成為了帶人主管,卻馬上遇到了一個煩惱,他的一名下屬的工作態度有很明顯的改變,加班頻率變高、長度變長,從原本的稍微內向,變成極端內向、與人互動頻率逐漸下降、信件不太敢寄出,甚至連加班費也不敢申請了。

發生了什麼事呢?

在前一陣子的信件往返中,這位下屬出現了兩次錯誤。在第二次的錯誤裡,受到該單位最高主管的指責,並形容這次的狀況為「一次又一次的錯誤」。從此之後,工作態度開始變得不同。

這位朋友任職於一家由台灣起家的跨國公司,業務範圍廣泛,需與各國溝通。今年是他進入公司的第三年,也是第一次成為帶人主管。這位下屬則是在該公司實習一年,2025年3月剛轉正職,也就是到筆者接觸此個案時,僅僅過了26天。

在這家公司裡,實習生與正職人員的工作內容有很大的不同。實習生負責庶務,正職人員做各種正式、較為複雜的工作。信件的往返、會議的進行,實習生能看到也會參加,但無須處理。情境有點像是站在厚厚玻璃前,每天觀賞巨大水族館裡的各式魚類游來游去的小朋友。

新手主管認為這位下屬的本職學能很棒,之前交付的庶務總是無需讓人操心,細心程度每每獲得多人的讚賞。這位主管也很盡職,一開始就要求下屬在信件寄出前,先讓他檢查一次,確認沒問題後再寄出,一來確保正確性,二來藉由實作來進行必要的指導。這個動作做了多久呢?兩週,也就是十個工作日。十天之後,就放手讓部屬直接對外了。新手主管當然也會被同步到各項資訊,但並不再做事先檢查。

興趣與工作該不該結合的四大思考基石

當大家都在討論工作與興趣該不該結合時,有一個重點可能很容易被大家忽略:人的興趣很少是單一,而是多元且不相衝突的。

興趣不只一種,工作選擇何必單一?

上週與一位年輕朋友對話,發現他的訴求是極度想要進入一個產業,卻一直找不到敲門磚,因此有點無助、徬徨和自我懷疑。瀏覽了一下這位年輕朋友的履歷是位新鮮人,學校相當不錯,唸的科系也很有前景,也已經有實習經驗,卻覺得沒有興趣。他本想自學往程式專業發展,卻自認對程式的興趣可能不足以支撐他一路走下去,所以想往有興趣的產業從事其他的專業,比方企劃、行銷、社群經營方面發展。

看到這裡,我急了,並馬上開始要求對話,結束對話之後才發現已經花了兩個小時。

興趣與工作的結合,是祝福還是枷鎖?

興趣與工作結合到底是不是一件好事呢?這是非常多人談論的議題,在Google有超過十頁以上的相關內容,但是為什麼還是一直有人詢問呢?這從來不是一個容易回答的問題,一刀切的答案很容易找到相對應的支撐論點,但若真要幫助眼前的提問者,需要客製化地進行追根究底的詢問,才能依據問到的狀況做出判斷,再一步給出專屬於提問者的有效建議。

招募起手式:簡單聊聊(Quick Call)

在求職的過程中,除了馬上表達有意願進入正式面談的公司外,更常見到的是由人資發一封信或一個訊息,裡頭寫著某個時間點是否方便「簡單聊聊」、「讓我們先多了解彼此一下」,如果是外商,會用”Quick Call”來表達同樣的意思。然而,看到這一些用語,強烈建議頭上的觸角要馬上豎起來,這種通知與字面上所表達的意思有極大的落差,因為後面一連串面試的起手式,就是:簡單聊聊。

有一位朋友並沒有主動求職,但也保持開放的態度,偶而會看看有沒有更好的工作機會。當時他突然收到了一家全球知名公司的Quick Call通知,訊息來來回回幾次,終於把時間給敲定了下來,他想,反正是Quick Call,應該不會談什麼太深入的問題,沒做什麼多餘的準備,就把會議和會議間的半小時給空了下來。結果這個所謂的Quick Call花了他一小時,聊完後他一直納悶抱怨怎麼沒有後續,甚至還寫了信詢問進度,但再也沒收到任何回覆。

發生了什麼事?

CuboAi事件- 工作不求榮華富貴,只求永保安康

CuboAi事件已經讓全台灣工作者震撼了好幾天,藉由部分的已知資訊,有人從勞方的角度來嘗試分析整個事件,也有人從資方的角度進行分析,但筆者認為,除了預謀殺人很可能是事實之外,截至目前為止並沒有看到此事件更完整的資訊,因此現在來做分析似乎過早。

不過在職場上,我們很有可能遇到這個新聞事件裡所發生的各種狀況,這篇文章嘗試把焦點鎖定在「安全離職」這件事上來做一些分享,希望對尚未遇過、之前沒有想太多的讀者有一些實質的幫助,並做一些看似無關緊要,但或許可以保護自己的具體方法。

老闆的老闆,和我有什麼關係?

在職場上,我們與老闆(直屬主管)的關係通常最為密切,然而,老闆的老闆對我們的工作也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。這篇文章探討了老闆的老闆在職場中的角色。即便高層主管不直接管控我們的日常工作,但他們的決策將深刻影響公司發展的方向、資源分配及長期目標。

世界棒球經典賽資格賽WBCQ- 達美樂事件

2025年2月25日晚上,台灣終於搶下世界棒球經典賽最後一張門票,獲得了明年WBC的參賽資格。在前面幾場的比賽可以說是坎坷到無以倫比,但就在最後一場的比賽前,出現了達美樂事件。我們來觀察一下脈絡,一切的源頭應該是從Threads上的一則路人貼文而起。

高效工作才能升遷!擺脫過勞,養成這些成功習慣

高效工作的真正關鍵在於聰明運用時間,而非無止境的加班和生活圍繞工作。過去長時間的高壓工作讓人忽視了自我覺察,從而未能掌握情緒調控和系統化規劃。這些習慣的缺乏,往往會讓重要卻不緊急的事情被忽略,直到工作壓力升高,才發現自己始終無法突破困境。養成每週的自我反思,並專注於長期目標的進展,有助於在日常忙碌中找到平衡,進而提升工作效率與職涯成就。真正的職業發展來自於在心流狀態中的投入感,而非將時間消耗在不斷的加班與過度刺激上。

遇到這四種老闆該怎麼辦?職場生存技巧大公開!

職場上,各種老闆風格迥異,影響員工的工作方式與適應能力。本篇文章探討四種類型的老闆及應對策略:「與所有人為善的聖人老闆」總是支持所有人,卻讓員工面臨決策衝突;「堅持不走下屬思路的老闆」挑戰員工的邏輯與應變能力;「對專業極端信任的老闆」賦予極大權限,但也有高度期待;「細節控的微管理老闆」事事過問,考驗員工耐心與執行力。了解這些特質,能幫助職場人更靈活應對,提高生存之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