畢業在即還不知道要做什麼?別怕,沒有哪份合法工作會毀了你
還記得幾年前招募時,曾經遇到一位年輕同事,面試當時表現不錯,也順利到了公司,但開始工作後,卻發現怎麼樣都無法激起他對工作的熱情(延伸閱讀:職涯熱情迷失?透過人資技巧與員工管理,重新啟動職場動力)。而最近這幾個月接觸了更多的年輕工作者,才發現,這種情況其實並不少見。
大家一定會發現有些人很早就確定志向,努力準備、一步步朝著目標往前推進。這群人的聲音很常被聽見,因為志向既然早已確定,他們的話語、行為,甚至眉宇間,都很容易透露出這些訊息。但同時也有一群人,直到大學、研究所畢業,甚至進入職場後,還是對未來感到茫然。這群人並不是不存在,而是既然尚未釐清志向,行為不外顯,自然不若另一群人容易被識別、察覺。
兩種人同時存在,本來就是很自然的現象。只是後者志向未明、行為不夠明顯,往往容易被朋友、師長、父母忽略,甚至遭到責備。這些人其實更需要有人加以適時引導,幫助探索內在意識,也需要透過外部的刺激,慢慢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向。

理所當然的發展不一定是唯一的一條路
從小到大的成長過程中,我們經常面對一切的「理所當然」。在哪個學區就唸哪個學校,分數考到哪間高中就唸哪間高中,大學雖然多了科系可以選擇,除非對某間學校有特別的偏愛,分數到哪,就讀哪個科系。但對成績不夠頂尖的年輕學子與工作者來說,手上的牌本來就不多,能選的也有限,理所當然的選擇有可能讓心中所描繪的未來更加模糊而難以想像。
在成長的過程中,需要及早釐清一個重要的關鍵:受教育是一個手段,進入職場後的發展才是目標。關於這一點,有一個頗具代表的機制,就是「公費生」的存在。在很久以前,公費生的存在或許就是一個目的,因為書讀不起。但在近年,這種機制更像是一個手段,用來確保日後職涯的順利發展。
外部探索
受教育的每一個階段都在培養進入職場後的每一項技能,除了讓我們知道這個世界的運作方式之外,也包含了各種專業技能。因此除了少數很早就立定志向的年輕學子外,建議在任何的學習階段,都盡可能不要維持太過單一方向進行探索。底下是蠻適合大學生的一些探索行為。
打工是門檻最低的探索行為,轉換成本也最低,因此可以嘗試各種不同性質的打工行為,舉凡飲料店、美髮店、行政庶務、送貨司機、超商店員、傳單發送員,雖然有些工作看起來並不起眼,但工作內容可以幫助自己鍛鍊溝通技巧、測試自己對高重複性工作的耐受能力,這也是在什麼想法都還沒有之前,最佳的探索方式。
長、短期實習工作,這是一種最接近職場實際工作狀況的探索機會,也是稍微有一點方向後,進一步瞭解一家公司、一份工作的最佳方式。藉由實習,通常可以快速感受到公司文化、產業和職務的運作方式,近一步判斷自己是否合適將其納入未來的選擇。
此外,積極參與社團競技、公益活動、各種就業博覽會、很多學校會舉辦的職業分享活動(這類活動甚至已經推廣到小學階段了),通常能大幅擴展自己的探索範圍,並藉由持續且多樣的探索,將與下一個步驟產生連結。

內在意識
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,除了喜好不同之外,擅長的技能也不同。所以在動漫裡我們會看到法師搭配刺客加上戰士的組合,「我獨自升級」裡的全能角色在現實世界裡並不存在。
因此藉由外在的探索,再回過頭來看看自己在做哪一段工讀、實習經驗時最快樂,分析快樂的原因是什麼,可能是與人互動的樂趣、喜歡的公司文化,或是工作內容本身帶來的成就感。藉以定位出踏出社會的第一步,進入第一家公司,並開始進行對自己的社會實驗。值得注意的是,這只是第一步,隨著時間過去,對不同的工作內容需要持續探索、並保持敏銳度,以便感知自己的心態變化,並成為日後其他工作機會出現時的參考依據。
除了很少數的個案外,大多數人畢業後的第一家公司、第一份工作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重要,考量的重點是可以讓我們培養出什麼樣的能力或超能力,只要維持外部探索和內在意識一直存在且不斷更新,未來遇到人生轉折時也會有足夠的底氣來做出相對應的轉變。
沒有一份合法的工作會毀掉你的履歷。
探索更多來自 宇宙人的職涯旅程 的內容
訂閱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