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意識地工作,讓工作更有意思!

有意識地工作能提升工作效率,減少被動應對的狀態。透過定期回顧與規劃,不僅能強化自我覺察,還能提升時間管理能力。無論是個人職涯發展還是團隊協作,建立良好的工作習慣都能帶來長期效益。透過簡單的每日規劃與目標設定,每個人都能掌握工作節奏,提升職場競爭力。

假設每週你會回想上週的工作內容,並系統性地做大略的工作性質歸納,大概率你已經有為自己做工作上的自我覺察習慣(如果沒有,趕緊做!),這時我們做的是「回顧」。知識型工作者除了定時回顧工作內容之外,也建議同時做下一週的工作規劃,或至少明天的工作規劃。

有意識地工作能提升工作效率,減少被動應對的狀態。透過定期回顧與規劃,不僅能強化自我覺察,還能提升時間管理能力。無論是個人職涯發展還是團隊協作,建立良好的工作習慣都能帶來長期效益。透過簡單的每日規劃與目標設定,每個人都能掌握工作節奏,提升職場競爭力。
無意識地工作讓你的工作更沒意思

有時我們去上班時腦袋空空,心裡想著反正事情一件一件來,我們就一件一件處理就是了,兵來將擋,水來土淹,這種工作狀態我定義它為「無意識地工作」(雖然你並沒有暈倒或睡著),原因是此時的工作狀態幾乎是全然被動的,必須受的一個刺激,比方接到一個指令、收到一封主管的信件,身體和腦袋才做出相對應的反應,這種狀態在職場上當然一定會有,但我們有能力降低這種狀態的比例。

想要有意識地工作可以在今天把明天想做和要做的事情簡單條列,隔天到了公司後每完成一項就畫掉一項,相信我,幾天下來你會有一定的快感,而養成習慣後,你會開始覺得自己是有意識地在工作,而不再只是受到刺激後才做出反射動作的「辦公室生物」。工作自主權的比例提高後,你可以開始用緊急、重要來安排事情的優先順序,你開始恢復意識,而你的工作也就變得更有趣了!


如何進一步提升有意識工作的能力?

  1. 建立每日計畫:每天開始工作前,列出你預計完成的任務清單,並按照優先級排序。這樣可以讓你更有方向感,不會因為臨時插入的任務而偏離主軌道。
  2. 設定長期目標:除了短期任務,每個月或每季可以為自己設立長遠的工作目標,這能幫助你從更高的視角檢視自己的工作方向,避免陷入日常瑣事的泥沼。
  3. 定期回顧與調整:每週或每月固定花時間回顧自己的工作內容,分析哪些部分有效、哪些需要改進。透過這種檢討,讓自己逐漸成為一個更高效的工作者。
  4. 學習拒絕與專注:不是所有的請求都需要馬上回應,學會判斷哪些事情應該優先處理,哪些則可以延後或婉拒,避免無謂的干擾。
  5. 提升主動思考能力:當主管交辦任務時,不僅僅是執行,而是思考為什麼要做這件事、它的影響範圍,以及是否有更好的方式來完成它。這樣的習慣有機會使你從被動執行者轉變為主動決策者。
  6. 減少無意識行為:在工作時,避免過度依賴訊息通知、社群媒體或無意識地瀏覽網頁,這些行為會讓你的專注力變得碎片化,影響整體效率。

有意識地工作不僅能提升效率,也能讓你對自己的職涯發展有更清晰的掌握。當你開始有計畫地安排工作,並逐步建立回顧與調整的習慣,你會發現自己的主導能力變強,職場表現也會更加突出。


探索更多來自 宇宙人的職涯旅程 的內容

訂閱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。

探索更多來自 宇宙人的職涯旅程 的內容

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,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。

Continue readi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