拍桌也拍不出解方:情緒無法解決公司內部衝突
啪!會議室裡響起一聲驚天動地的敲桌聲,聲音在密閉空間中迴盪數秒,空氣瞬間凝結。
「跨國匯款本來就是這樣運作的,你現在還在質疑我是否刻意安排中轉銀行?!」來自新加坡的財務長怒吼。
「會出事一定是你有其他考量,我不好猜你的目的,但你這樣安排就是錯的!」台灣的財務人員表情扭曲地回應,情緒幾近失控。
這場火藥味十足的對話發生在一家跨國企業的財務會議中。而坐在兩人旁邊的,正是剛上任不久的台灣市場總負責人。他沒有立即介入,只是默默觀察雙方的用詞與情緒,內心早已開始思考:這場衝突該怎麼收拾?而這場拍桌風波的背後,隱藏的其實是一個更普遍的管理困境……
台灣人喜歡把所有非台灣的公司統稱外商,但其實對跨國公司來說,內部可能包含各種國籍的員工,總公司可能在波蘭,亞洲總部可能在新加波,台灣則是亞洲的其中一個據點。
在上面的個案中,新加波的財務長是菲律賓人,台灣財務人員是台灣人,坐在一旁的第三人也是台灣人,不過他是台灣這個小市場的公司負責人,而且才剛到職不久。

誤會的開始:從存證信函說起
這位台灣公司負責人朋友到職的第一週,就收到了一份存證信函,內容寫得很簡單,就是欠錢不還。朋友當下非常震驚,畢竟在到職前已經做過初步的基本研究,一家國際級的外商,沒有任何的醜聞,全球也賺大錢,怎麼會有欠錢不還這種事?馬上找來台灣的財務人員,調出銀行戶頭,電腦螢幕一跳出現金存款畫面時,他立刻傻眼,因為裡頭的現金總額還真的不足以支付這筆款項。
制度的盲點:不是誰錯,而是流程有漏洞
朋友很納悶,追問了一下,「這狀況很經常發生啊!新加坡那邊每次匯款過來都要花上很久的時間,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這樣的狀況了!講也講不聽,我都懷疑中間是不是有搞什麼鬼了!」財務同仁這樣告知。這句話隱約可以聽出兩個關鍵:第一點,這是常態,所以是系統性的問題。第二點,台灣的財務開始臆測他難以理解的原因。
朋友開始打電話到新加坡去了解狀況,並說明已經收到存證信函,需要亞洲總部盡快處理。得到了總部的承諾後,也立刻前往被積欠款項的公司,如實說明一下事件的原委,並不斷地從對方的業務部門、財務部門,一路到法務部門到處道歉賠不是。外部合作廠商的緊急狀況算是稍微緩和了下來,只剩下內部的進度跟催。
外部的緊急狀況稍微緩解後,朋友開始與新加坡財務長釐清狀況,得到的回覆是資金需求的發出時間通常太晚,常有這週申請,下週就要支付款項的情況。跨國的資金調度通常需要經過中轉銀行,也就是存款銀行到取款銀行中間,通常會有一間或一間以上的中轉銀行,加上內部流程有時需要補件,一週的時間風險極高。在了解了狀況後,朋友判斷這個問題分成兩個動作來做處理,一個部分是立即規定所有要支付的款項都需要在兩週前提前申請,只要沒有提前兩週申請,台灣這邊的財務人員直接擋下不給通過,這可以把問題的源頭擋下一大半。另一個部分是緊急狀況的資金運用,也就是現金存款明顯不足的部分,朋友邀請了財務長來台,與財務人員一起進行對策的商討。
失控的會議:情緒爆發與拍桌衝突
由於是財務相關的問題,會議自然由財務長與財務人員進行直接談話,朋友一開始只是當個類似主持人的角色。直到「啪!」的巨大敲桌聲出現,朋友才緊急啟動角色的快速轉換。
朋友先請財務長在會議室裡先等一下,由他來處理,財務長一邊碎念一邊向朋友說:「你聽聽看他在說什麼!簡直是無理取鬧!」,朋友笑笑,一邊重複說著沒關係,他來處理,一邊將台灣的財務人員帶出會議室,並進入了一個閒置的小會議室。
重回正軌:用「三個關鍵動作」穩住局面
「一切就是他的問題啊!經過中轉也是他安排的,他一定有拿到好處!」雖然臆測的成分過高,朋友也知道目前的狀況需要處理的是情緒,朋友告知:「我們先冷靜下來,現在我們要解決的問題是現金流不足的問題對吧?專注在這個議題上,等一下進去時你就先不要說話,交給我來,這樣好嗎?」朋友這句話巧妙地運用了三個關鍵,一個是「我們」,這代表兩個人是一起面對問題的態度展現。第二個關鍵就是重新聚焦,回歸到問題的討論上,避免情緒再次淹沒了主題。第三個關鍵是主談人的轉換,從兩人的談話過程來看,情緒一路上升到拍桌的時間不超過十分鐘,也就是引起衝突的情緒曲線上升得太快了,兩位當事人都帶著成見上桌,要將情緒降溫到可以專注在議題上的時間不可能短,會議就需要再以情緒為起點來重談,過程會缺乏效率,甚至沒有結論。
領著情緒還沒完全恢復的財務人員進入原本的大會議室,原本盛怒的財務長表情已經稍微緩和,台灣的財務人員表情雖然有些扭曲,但仍維持與朋友的承諾,閉口坐下。朋友意識到這是極佳的狀態,第二輪談話正式開始。
關鍵行動:設下現金警戒水位
與第一輪會議不同的是,朋友的身份已經轉變,從主持人轉變為主談人,並開始聚焦。朋友開始說明了事件的狀況和事件發生後他所做的一切動作後,財務長反倒開始頻頻點頭。接著朋友提出一個具體卻極度簡單的方法:設定現金水位。也就是說設定一個台灣銀行端的警戒水位,一旦現金低於這個設定值,不需任何申請流程,亞州總部無條件馬上進行撥款,補到這個警戒值再加20%。財務長聽了後完全沒有思考,立即表示這個做法完全沒有問題。
問題到這邊算順利解決,朋友先請台灣的財務人員回到他的座位上,接著聽一下財務長的抱怨:「我真的不懂他在糾結什麼?還要懷疑我的作法?你提的方法非常簡單啊!我們這樣做不就可以解決問題了嗎?」朋友笑笑地一邊回答,也一邊向他表示中午準備請他吃鼎泰豐,雙方聊開了,怒氣消散,愉悅的情緒則開始慢慢滋長。
這場會議就這樣順利結束,之後再也沒有遇到現金不足的問題。
難題或許一點都不難:情緒管理與信任重建
朋友提供的方案其實一點都不難,雖然不是偉大的創新,但也不是會議桌上的靈光一閃,而是早在財務長來台前,已經準備好將在會議桌上提出的方案。只是沒有料到雙方一進會議室就劍拔弩張,瞬間就上演變成敲桌的場面。
在朋友的工作經驗裡,菲律賓人多半待人友善,尤其是知識型工作者,通常講道理也講友誼。所以他在會議前已經和這位財務長通過好幾次電話,通話內容和會議裡要談的內容完全無關,用意就是建立起彼此的熟悉感。
這場危機的處理,不靠權威、也不全然是技巧使然,而是起於對問題脈絡的理解、事前的準備、對當下情緒的察覺,以及臨場的應變方式。跳脫突發狀況裡的情緒風暴進而重新鎖定議題,或許才是這個事件值得被看見的處理方式。事件表面上是財務流程失當,實際上是「系統性的盲點」長期未被看見、被重視,甚至成為常態;表面是拍桌衝突,背後則是資訊落差與信任缺口所造成的情緒發洩。
這位朋友的處理方式則是在混亂中穩住節奏、找到合適的切入時機,讓每個角色都能重新聚焦在問題本身。
制度可以複製,但判斷與溝通,始終是無法外包的功課。
這些技巧不是只適用於外商,本土公司一樣適用。在個人經驗中,本土公司的老闆、主管、同事甚至更喜歡拍桌,為什麼呢?通常是因為詞窮與技窮。而要如何避免自己變成詞窮、技窮的一方呢?終身學習很可能是最佳解方。
協商相關文章在這邊:協商的起始點:成功協商的前期準備與信任建立
探索更多來自 宇宙人的職涯旅程 的內容
訂閱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。